上海特色養殖向高質量發展的“內功”
鴿子、雉雞、珍珠雞這些小眾禽類,成為滬郊農場受歡迎的“???rdquo;,騎馬、觀鹿、喂羊,也已經是都市鄉村慣常的體驗項目。上海特色養殖品類十分豐富。目前,納入上海市特種養殖業行業協會管理的品種多達280多個。
經營者們傾向于在特色養殖的產業附加值上尋求它的經濟學價值,多元消費市場讓上海的特色養殖業發展空間有了更多可能。
回溯上海特色養殖業發展脈絡,從過去“不成氣候”的小、散、亂,到發展為農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渠道,其“足跡”印證了上海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主線。作為與鄉村新場景、新業態相契合的重要角色,這些小眾化、非主流的品類在上海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中探索出了屬于自己的“新型增長點”。
發展循環經濟,為高品質細分市場拓路
在奉賢區莊行鎮,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新葉村產業正興,兔子是這里的主角之一。“我們基地每天產出3噸多的兔糞,不止是肥沃了500畝水稻田,還通過高溫滅菌設備制作成有機肥和有機質。在1.8萬平方米的智能光伏大棚種蔬菜,用的是兔糞加工成的有機質,不用土。”很多業內人士指出,在奉賢區莊行鎮新葉村,上海騰達兔業專業合作社養殖的是“明星兔”,活兔出口日本,每只售價在2000元以上,規模也大,年產量約8萬只。
但在合作社理事長金偉豐眼里,“賣好兔子”算不上成功,做好了循環經濟,才證明他的經營之道:從養兔中“榨干”糞肥的價值,讓黑麥草與水稻輪茬為羊場提供新鮮飼料,在兔糞制作的有機質里養蚯蚓、種菜,讓菜魚共生。透過這家榮獲全國首批“生態農場”的合作社,理解了金偉豐的信念。“做好都市農業,得擺脫長期以來農民的弱勢狀態,讓農產品對接中高端市場。”金偉豐說。
種養循環經濟之于綠色產業鏈的構建,契合了上海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的發展方向,更多人看到背后存在的收益空間和潛力,努力構建和優化這一價值鏈的閉環。“良好的養殖業一定是農業生產資源的優質供給方。20多年來,上海特色養殖業向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牛、羊、馬、兔、犬、鹿、禽、經濟昆蟲類及特種水產類等各類別中,幾乎都能看到種養結合探索的創新引領示范模式。”上海市特種養殖業行業協會會長周志強說。
鄉村業態融合,深挖多元消費增值空間
走進松江區新浜鎮的梅花鹿養殖基地,140多頭梅花鹿的“貌美”抬升了整個鹿場的顏值。上海的梅花鹿養殖戶并不多,這里是規模較大的一家。談及鹿場的經營和對市場的判斷,相關負責人顯得很樂觀:“生產出來的鹿茸主要與本地的中藥材企業余天成合作,市場需求量大,產多少,收多少,供不應求。”
不過,精細化的市場對加工環節和屠宰標準的要求極高,相關資質申請嚴格,這也倒逼了要延長產業鏈,就得下更大功夫。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鹿場在市、區兩級財政項目的支持下,規劃提升育種能力,拓展加工業,考慮向三產融合發展。
觀賞性、趣味性和互動體驗的結合,又讓特色養殖業在鄉村產業、鄉村建設上找到了很好的交叉點。在促進“小而精”“小而美”上下功夫,資源優勢競爭力就能有所展現。在金山廊下,上海金廊馬術農莊規模并不大,拓展騎乘體驗和親子互動,與周邊鄉村產業聯動發展農文旅,已積攢了不少人氣。
消費市場的增值空間帶來生產動力。上海特色養殖業中已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和養殖合作社進入加速發展期,也有越來越多企業參與品牌創建。南美白對蝦、中華鱉、鮮鴨蛋、鮮雞蛋、肉鴿、肉羊等多家企業產品成為上海優質農產品的代表。一批被授予國家級、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等的企業或合作社,形成了立足上海、示范長三角,進一步服務全國的行業影響力。
市農業農村委畜牧獸醫管理處處長林衛東表示:“上海特色養殖,既是上海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也是連接城市與鄉村,生產與消費不可缺少的切入點,今后,在現代農業特色發展,三產融合發展以及與鄉村現代服務業相銜接上還有很大空間,是促進農民特色增收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通道。”(本文有刪節)